光的干涉、非相干光源
GCS-OCT 时域OCT测量实验系统
光学相干层析技术(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,简称 OCT)是近二十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光学成像模式,特别适用于生物组织活体检测和成像方面,已应用于眼科、心血管科、皮肤科和消化科等的临床诊断,是继X-CT 、MRI、超声成像技术之后的重要医用成像技术。它通过测量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后向散射的类超声回波信号,可以原位、实时获取1-15微米高分辨的二维/三维横切面结构、功能等图像。这些特性使OCT技术成为很多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成像方式。
![]() |
时域OCT测量实验系统实物图
♦ 知识点
光的干涉、非相干光源
♦ 涉及课程
工程光学、物理光学
♦ 实验内容
• 搭建低相干光的迈克尔逊干涉光路
• 观测扫描状态下的低相干光源干涉包络图样
• 根据干涉峰位置计算样品厚度
• 测量样品二维平面中采样点的厚度
♦ 实验原理
时域OCT系统一般以迈克尔逊干涉仪作为结构框架,主要包括照明光源、参考臂、采样臂和探测器。在成像过程中,超辐射发光二极管发出低相干光束,由单模光纤跳线导入干涉光路;单模光纤输出的光经过准直透镜后变成平行光束入射到光分束器;一路平行光进入参考臂,另一路平行光进入采样臂;参考臂光路由透镜和平面反射组成,固定在电控移动平台的平面反射镜将入射参考光束反转,使参考光束进入探测臂;采样臂的透镜将光束会聚照明样品,样品被照明区域的后向散射信号光再经透镜和分束器进入探测臂;信号光和参考光在探测器接收面重合,形成受参考臂光程调制的时域相干信号;探测器将相干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,可以通过示波器或者计算机显示。
♦ 原理示意图
![]() |
时域OCT光路结构示意图
♦ 效果图
![]() |
![]() |
干涉包络信号图 | 样品前后表面反射信号图样 |
♦ 技术指标
• 激光光源:中心波长1310nm,光谱宽度(FWHM)>60nm,输出功率0-15mW可调,输出接口APC,输出光纤芯径9um;
• 非球面光纤输出准直镜头:有效焦距11mm,工作波长980-1550nm,接口FC/APC,外形尺寸Φ12.7×23.7mm,包含夹持,支撑系统;
• 可调衰减器:基底材料 K9;外形尺寸Φ54± 0.1mm,平行度 30",光洁度III级,镀膜扇形角宽270°;
• 透镜变换组件:透镜Φ25mm,焦距100mm,表面镀红外增透膜;
• 反射镜组件:Φ25.4mm,表面镀铝膜,含镜架及支撑;
• 样品组件:材料K9,厚度2±0.1mm,面型1λ每Φ25mm;
• 光阑组件:通过孔径改变范围Φ2-29mm;
• 分光镜组件:1200-1600nm,25.4×25.4×25.4mm,分光比1:1;包含二维可调夹持;
• 电控平移台:行程50mm,分辨率0.001mm,水平负载10kg,重复定位精度<0.005mm,最大速度40mm/s,电机控制;
• 电动控制器:Iput:AC100-240V,Output:DC24V 3A;最大维数15;8档精度调节;20档速度选择;通讯方式USB转CAN,最高频率23.697Hz;最大通讯距离1500m,可以级联;
• 三维平移组件:XYZ平移台,台面65*65mm,预留M3,M4转接孔,行程±12.5mm,千分丝杆读数,测量精度0.001um;
• 光电探测器:探测器类型InGaAs,响应时间20ns@100mVpp,增益1000,可测波长900-1700nm,灵敏度0.88mV/uW,靶面直径0.5mm;
• 多孔固定板:600mm(长)×600mm(宽),M6螺纹孔,孔间距25*25mm,表面发黑处理。
♦ 必备设备
示波器
♦ 建议课时
4课时
联系我们了解更多产品详情~